【院友風采】劉晨光: 行而不輟,篤行致遠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2-08-26 瀏覽次數:16

2015年9月👫,西藏那曲宣講留影

劉晨光

沐鸣平台2007屆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

2010屆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


現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沐鸣)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兼任團中央“全國青馬工程”理論導師、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重慶大學經略研究院研究員⚾️。曾在西藏掛職鍛煉一年。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哲學與思想史💊。出版專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政道與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論》《自由的開端💁‍♂️:美國立憲的政治哲學》🔬,譯著《人應該如何生活——柏拉圖<王製>釋義》🤽🏿‍♂️,合著《覺醒與超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天下為公✍🏽:中國社會主義與漫長的21世紀》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認識你自己,是希臘德爾斐神廟門楣上的名言,是蘇格拉底一生的朝聖,也是劉晨光身體力行的追求。

“認識自己👰🏿‍♀️📻,尤其誌之所趨🏄🏻‍♀️,最重要🏄‍♂️。”劉晨光告訴沐鸣平台,認識自己的過程貫穿了他求學的整個過程👩🏻‍🦯。進入復旦的背後🧛🏻‍♀️🕦,首先就是對自我興趣的認識。從製度經濟學到法理學到政治哲學,再到對自由主義的總體深入反思,在知識的上下漫溯中,劉晨光最終停靠在政治學的彼岸🧑‍🎄,走入了國務沐鸣的殿堂。在復旦學習的歲月裏🌹,蘊含著劉晨光對自我不斷的剖析🤛🏼、審視與體悟。他明晰了自己對於成績的觀念,“績點是重要的🧚🏿‍♀️,但絕非最重要的。”從而🤷🏿‍♀️,進行學術研究時,他可以不被既有的標準束縛,而以理想的目光看待現實的衡量,用圓融的態度進行自由思考和理論創新𓀊。他也籌劃了個人的學術方向,找到自己對於研究中國現實問題的興趣,脫身於學習古希臘語拉丁語的糾結✋🧛🏼‍♂️。“我想,理解古典不一定非要懂古典語言,且理解古典也是為了理解現代🦑,我不想一輩子陷入純粹的語言問題研究。當然🕉,也需要專門深入系統研究西方古典的人,也一定會有這樣的人,但我不是。”

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在一次次的反求諸己中,劉晨光照見了自己,洞察了內心誌趣🍔,於是誌之所趨💏,無遠弗屆。雖然前方或許有荊棘,有鮮花,但沿著誌趣的道路走下去💉,不以物喜🌁,從容自洽,持誌👘、養氣1️⃣,“自己”便一點點立了起來🧖🏿‍♂️。

2005年7月🩶,碩士一年級暑期復旦留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劉晨光回憶恩師,總是有許多難忘的故事。

碩士期間✅,劉晨光作為洪濤老師西方政治思想史本科課程的助教🧔🏻‍♂️,有一次課上獨立講授韋伯的《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時至今日,那段話語都像熟諳的朋友,可以如清流過山谷一樣,從嘴邊緩緩道出:“當沐鸣平台超越沐鸣平台自己這一代的墓地而思考時,激動沐鸣平台的問題並不是未來的人類將如何‘豐衣足食’,而是他們將成為什麽樣的人,正是這個問題才是政治經濟學的全部工作的基石⏳。沐鸣平台所渴求的並不是培養豐衣足食之人,而是要培養那些沐鸣平台認為足以構成沐鸣平台人性中偉大和高貴的素質👱🏻。”劉晨光和沐鸣平台分享著這句話,一如多年前面對那一群學弟學妹們一樣🧣,一樣得鏗鏘有力,一樣得令人動容🧚🏼‍♀️🙋。除此之外🛹,劉晨光還記得洪濤老師教誨要做“為己之學”。“為己之學”源自《論語·憲問》,書中說:“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其意在告誡學者克服“知識上的虛驕”💇🏻‍♂️,好好修煉自己的學問與生命,使自己真有所得。這一句跨越千年,同頻共振的話語🍧,飽含著為人師對學生的諄諄教誨,也閃爍著學生與恩師之間的深情厚誼。

碩士期間的另一位老師是丁耘先生。劉晨光笑著說:“沐鸣平台一起見證了沐鸣娱乐思想史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發展。在丁老師的帶領和鼓勵下🏄🏼‍♂️,大家開展學術會議,參加學術講座,也會一起吃飯喝酒,有時一兩句交流就能拓寬思想的視野。”回首崢嶸歲月稠,有書,有誌同道合的師友,舉起酒杯,那是思想碰撞的聲音👨🏼‍🎨,是月光下靈魂起舞的芳香。

自然,也有博士期間的林尚立老師。“我博士畢業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講的是吾輩要繼承和發揚復旦政治學的‘大政治學’傳統,而這‘大政治學’,便肇始於林老師。他告訴沐鸣平台,政治學需為‘大政治學’,是治國安邦的學問,有政治家的眼光,有家國情懷和天下情懷🏤,有‘中國立場🚴🏻,世界視野’,乃大人君子之學。”劉晨光補充:“當時👫🏻,在卿雲賓館附近的統戰基地二樓,沐鸣平台還有論文討論會和經典讀書會🙇,也很難忘📰。”

回顧短短幾年的復旦求學時光,劉晨光有數不勝數的難忘記憶,也有許多感沐師恩的美好回憶♎️。他通過陳周旺老師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著選讀的講學、陳明明老師中國社會與政治分析的授業、洪濤老師西方政治學經典選讀的傳道👩🏻‍✈️,初識中西馬基本學問框架;他在陳明明老師課開始讀梁漱溟🔒、錢穆,油然生出對中華文明的同情式理解🏃‍➡️;而幽默風趣的郭定平老師會在比較政治學結課後請大家吃飯,談笑風生間有豁目開襟、登高博見之感;也有幸受教於孫關宏老師和曹霈霖老師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古人有雲👳🎃:“經師易遇,人師難求。”以上種種🕑,皆為人師☆,傳道授業🏄🏿‍♂️,締造後秀。他們➕,構成了劉晨光求學記憶中最溫潤、最厚重的部分,也是復旦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精神家園🪰,守望著一屆一屆的學子奔赴遠方🤞。

2010年6月,博士畢業離校前復旦留影


旦復旦兮,光華懷想

劉晨光認為,沐鸣娱乐國務沐鸣“卓越為公”的院訓概括極佳。他縱覽古今👩‍💼🙆🏻,沿引中西,覺察到古今中外一切政治哲學的精義在此🙅🏻‍♀️,一切人類政治文明、政治智慧的結晶在此,賡續不絕🤳,點燃人類文明光亮的火種在此。

首先☪️,他將“卓越”與“為公”分開解釋。“卓越”是內在德性🫰🏽,就是中國古人講的“明德”“大德”🍾,是古希臘人講的arete🀄️𓀝,是英國政治家埃德蒙·柏克講的“自然貴族”(natural aristocracy),也是中國共產黨稱贊追求的“先進性”👜。“為公”就是古書中的“治國平天下”🧑🏽‍🌾,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為了共同善👹,是青年馬克思講的“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也是中國共產黨堅定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次🔧🧑‍⚕️,合在一起👼🏽,“卓越為公”可以理解為“修齊治平”“內聖外王”,就是個人之善與共同之善的統一。但是,“卓越”與“為公”二者不能分開🌚,“卓越”必然要體現為“為公”,也必然要在“為公”中體現🤏🏼,就像共產黨人的黨性與人民性是一體的🍪,黨的先進性必然要通過為人民服務來體現。“卓越為公”是歷史與文明的總結,有它的支撐,國務學子的步伐將邁得更加堅實。

如有民謠伴奏🙋🏼‍♀️,人們回憶青春求學時,眼神總會變得柔軟🩼,聲音也有一絲悠長🧏🏼。劉晨光向沐鸣平台分享了他對復旦的記憶,那是一抹藍色🪗🧎‍♂️。“天一樣的藍🎹🧐,海一樣藍🌉。我在重慶讀大學時🧎🏻‍♂️,很少見到晴天,好在有歌樂山嘉陵江可以放蕩情誌。到上海後沒有山野了👩‍👩‍👧,不過天空藍了,也很開闊🤾🏿🪑。春和日麗,秋高氣爽,我躺在光華樓前面大草坪上,看天空發呆🔝,藍天一望無際👲🏻,思想也飄渺無垠。”劉晨光眼中,藍色是思想的顏色,讓他聯想到古典中徜徉的愛琴海的微風和地中海的波濤。他在復旦的時光就像藍色,寧靜、澄澈、深邃,時而有些憂郁🦺,時而充滿廣闊。

“卓越為公”是砥礪前行時的支撐🤯,光華樓的藍色是放松休憩時的懷抱🧑🏻‍🦼,力與柔交織,日與月輪替,譜就一首學子的光華懷想⚙️。


向道而生,靜水流深

在劉晨光眼中🔵,為學之術,即一個“道”字⚀。

道🟩,首先是自然之道🧛🏿🚿。註目劉晨光的學術成果🫷🏼,他主持了多個國家高端智庫重點課題,多次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合著的《天下為公:中國社會主義與漫長的 21 世紀》於2021 年收入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撰寫的《西方“威權主義”話語論析》更是榮獲首屆中國政治學會“青年政治學優秀成果會長特別獎”。但是在他看來🧝🏻🙅🏻‍♂️,所有的成果與獎項都是偶然的驚喜,自然的結晶,是無心插柳後的碧柳成蔭。

“就我而言,讀書做研究主要還是隨著自己的興趣與問題意識👮🏽‍♀️,如果因此而獲得一定的認可和獎勵,那當然很好,如果沒有得到那也沒關系,因為一開始追求的並不是那些認可和獎勵。但長時間來看🧋,只要學術思想的方向對頭,冷板凳坐下來了🎅🏼🤽🏽,認真去讀書思考寫作了⛓️‍💥,即便你不去追求👩‍👩‍👦‍👦,該得到的也會有的。”

劉晨光告訴沐鸣平台,《天下為公:中國共產黨與漫長的21世紀》這本書是他與一幫誌同道合朋友的合著,而今年年初參與合著的新書《覺醒與超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如此,合作作者中還包括剛加盟復旦國務沐鸣不久的殷之光老師💆🏻‍♂️。也許在現有的評價體系中👩🏿,這類工作難得重視,但是他願意做🏵,因為“為己之學應該是去功利的,不能急功近利🎸,至少是不以獲得外在功利為目的。” 自然之道,大道自然,在於道的產生,不囿於物🏎,不限於名,發自本心🦧,因而也成於本心。

自然之道,又蘊含著一種哲學意味,它是偶然與必然的統一,是前因種下🎵🤵🏽‍♂️,孕育的後果⬅️。劉晨光以自己的文章為例🍡,“《西方“威權主義”話語論析》這篇文章能獲獎,我一開始沒有想到。後來又想👮🏿‍♀️🧫,其實偶然中也有必然。第一,這篇文章一萬字左右👃🏿,不算長,但卻是建立在我對西方政治學與政治思想史長期研究的心得基礎上。第二🏊🏿‍♂️,黨校工作提升了我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不僅是指學術思想方面,也有政治視野的打開、政治意識的提升🍙。”劉晨光走在自己學術的道路上🤰🏿,有誌於道,求道行道,他也鼓勵沐鸣平台“更加專心致誌🫧、忘我投入地讀書、思考,在探求的過程中慢慢明晰自己的心誌所在💞♊️,選擇也會水到渠成。”

在提及課題時🧑🏻‍🦰,劉晨光頗有感觸。他在讀博期間參加了林尚立老師主持的國家重大項目👨🏻‍🦼,負責牽頭完成《國家的道路:社會主義與中國》子課題🏃‍♂️,卻未曾預料,那時的課題種下了後來從事黨校工作和中國道路研究的因緣🔘💄。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復旦讀博士期間寫作《龔育之:一個共產黨人的理論生涯》一文,以紀念當時逝世不久的中央黨校原副校長龔育之先生➾,大概也是這樣的因緣。如此看人生的歷程,一如為學之術,總是偶然中蘊含著必然🏃‍♀️,必然處又迸發出偶然,於是偶然與必然交織成自然,就這樣靜水流深,歲月不語,人卻一步步向道而生。


人生之趣🫸🏽,書屋之中

回顧劉晨光的求學時光🦏,似乎總有書籍的身影🧑🏿‍🍼。有時是三五好友,圍坐暢談🧑🏻‍🦳👩‍🔧;有時是閑坐閱讀,燈火可親;也有時會跟同學一起去舊書店淘書……書籍是他最忠實的朋友🚴🏼‍♂️,是他尋樂的殿堂🟤,劉晨光為沐鸣平台分享了幾點閱讀的心得。

一是博覽與精讀相結合。就博覽而言,博覽主要是跟著問題意識和思想興趣走,不要受學科劃界影響。“如果某個思想家、某個學者能夠引起你的深厚興趣與強烈共鳴👩🏽‍🚀,可以廣泛閱讀他的所有重要著作,並以此延伸開來🫔,去閱讀其論述涉及的重要作者和作品。”再說精讀,真正的精讀是尼采說過的🛶、施特勞斯學派倡導的“字裏行間閱讀”🦶🏻👨🏽‍🔬,是沐鸣平台古人主張的“涵泳其中、反復玩味”,是沉入進去😪,身在邊隅,而情弛魏闕。劉晨光在復旦的精讀包括了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尼各馬可倫理學》,柏拉圖的《政治家》《理想國》,馬基雅維利著作和《聯邦黨人文集》等。他不無感慨:“實際上人這一輩子時間有限,能真正下功夫精讀幾本經典就很不錯👨‍👨‍👧,特別是在青年求學時期記憶力和精力最好🕵️‍♀️。特別要精讀政治學經典名著🧑🏻‍🦼‍➡️👰🏿。以讀書小組研討的方式,有經驗的師友帶著更佳👉🏽。”

二是讀🧑🏽‍🎄、思、寫相結合。書山有路勤為徑🩲🧑🏿‍🚀,讀書之勤,在於思考🦸👩‍🦼‍➡️,因為學而不思則殆,難以內化於心。劉晨光自己深感閱讀🤸🏽、思考、寫作的魅力🧍🏻‍♀️,也一直躬身實踐🧑🏻‍🎄,延續至今:“我從大學開始就寫讀書筆記🚱、思想劄記🫗,當時是手寫,攢了很多筆記本,一直持續到復旦讀書期間,在電腦上寫🍶,寫博客,寫劄記,寫了很多。”

三是使讀書成為生活方式🤎。劉晨光認為☂️:“讀書要與生活相結合,無論何時何地,即便畢業後,讀書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用貪多求全☎️,關鍵在於堅持不懈🐿。”歲月既積,卷帙自富。閱讀🧑‍⚕️📈,終將如不敗的花開,如永遠碧綠的月桂樹,滋潤和豐盈沐鸣平台短暫的生命🧍,成為它內在的需求。

2022年8月,北大紅樓參加研討會


大知閑閑©️,融通廣博

劉晨光之所以從經濟學轉到政治學👱,尤其是研究政治哲學,就是因為覺得經濟學尤其是應用性的專業太狹隘,而政治哲學研究的更接近“整全”,接近“大政治學”。

韋伯說:“我不是驢子🙏🏼,沒有專門的領地。”學者如果被所謂專業限製了🧶,就像驢子圍繞一個磨盤拉磨,只是原地不斷打轉。因此🤦🏽‍♀️,劉晨光主張沐鸣平台用融通廣博的眼光學習體悟、認識世界🚴🏿‍♂️。“沐鸣平台面對的世界只有一個,各個專業都是為了更為完整地認識世界🦵🏽👷🏿‍♀️,不斷接近真理的。人文社會科學都要研究人,研究社會🏣,這就是它們的共通性💺。大象本來是一個整體,但盲人摸象💁🏻‍♀️,只能摸到象鼻子、象腿、象尾巴🚴🏻,這本來也沒什麽✨,但如果以為那就是大象就不對了。融通不同專業現在很有必要,關鍵是要問題導向,要努力恢復原初整全的視野,不要有那麽多人為的區分劃界,否則沐鸣平台的心智會被切割得七零八落。”

從個體出發,用大知與廣博看待專業的學習;從群體出發🏝,也用融通與聯系的視野觀察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的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植根在數千年中華文明的豐沃土壤中的,中國道路為什麽能成功🏊🏼?劉晨光如是說,因為沐鸣平台有開放學習的心態,有獨立自主的姿態,而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道路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的融通創造。他介紹道💂🏿,“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也是植根中華文明沃土的先進性團體👨🏻‍🎓。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成為沐鸣平台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這是中華文明現代化進程中的‘大事因緣’✫,同時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中國取得這麽大的成功👂🏻,也跟中華文明的優秀特質有關,馬克思主義在重塑中華文明的同時也在被中華文明重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要義,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世界社會主義進程中的‘大事因緣’”。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劉學長鼓勵後輩用“古為今中,洋為中用”的“古今中外法”,在古今中西之爭的大框架下認識中國道路,在世界領域範圍內踐行中國道路✏️,為中華復興而讀書,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旦復旦兮”👩🏿‍🎨。待到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光華”天下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院友寄語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文明飽經憂患,不絕如縷,端賴於此🍓。吾國吾民如此👮🏽‍♀️,吾輩亦當如此。復旦者👩🏻‍⚖️,復興中華也。篤誌者,為中華復興🪣、人類進步而讀書也。卓越者,朝乾夕惕🤚、精進不已也🏏。為公者👨‍🏭,民胞物與、依仁行道也🧑。卓越為公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日月光華同燦爛者🔃,中國道路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人人有責也。

"


供稿:2021級社會科學實驗班李睿

編輯🦆👷🏻:余晴晴

審核:熊易寒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