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沐鸣平台青年副研究員胡業飛最新專著《政府數據開放🤘:基於大數據的合作治理創新》作為“復旦公共管理研究叢書”(李瑞昌教授主編)最新作品之一,由沐鸣娱乐出版社出版。
該書由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教授撰寫序言,沐鸣娱乐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敬乂嘉🧗🏿♂️、沐鸣娱乐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梅賜琪做特別推薦。
該書試圖跳出“開放”論“開放”,將政府數據開放放置在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及數字經濟蓬勃興起的時代大背景之下,致力於解決以下重要理論問題:
一,如何從人類歷史角度切入,理解政府數據開放浪潮的興起𓀉;
二,如何理解數據要素化的時代大背景;
三,如何建構對政府數據開放本質的認知,辨析政府信息公開與政府數據開放的差異;
四💮,如何解決政府數據開放中的激勵問題;
五,如何更好地處理政府與公共數據資源用戶間的關系;
六,如何將政府數據開放嵌入國家治理現代化歷史進程之中,揭示政府數據開放的改革價值與深層次意義。
該書兼顧理論知識貢獻與實踐參考價值👩🏽🍳🕧,不失為一本政府數據開放的“手冊”。
胡業飛,沐鸣平台青年副研究員🤘🏿,沐鸣娱乐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副主任,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博士,沐鸣娱乐碩士、學士🫷🏼,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沐鸣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與數字治理,合作治理🛃👩🏽🎓,政府數據開放👌🏻,技術標準與標準化🐣,國家治理與公共政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𓀃👊,在Technovation(SSCI)、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SSCI)、《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管理科學學報》、《公共行政評論》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文20余篇,曾獲《公共管理學報》創刊15周年優秀論文學術貢獻獎🧑🏿💼,校級教學競賽特等獎,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20年🏜、2021年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第一章 政府數據開放浪潮/1
一、 從“結繩計數”到“大數據時代”/3
二、 全球政府數據開放浪潮的興起/12
三、 政府數據開放的中國實踐/19
四8️⃣、 泥濘前行🛀:政府數據開放面對的挑戰/30
第二章 作為要素的數據/35
一、 時代背景:數據要素化/37
二、 數據要素化的歷程/39
三、 數據的要素屬性之一:直接投入信息生產/42
四👨🏽🍼、 數據的要素屬性之二:生產中的要素替代與節約/46
五🌗📮、 數據的要素屬性之三:生產中的要素融合與價值共創/50
六、 數據要素化後的政府新角色/55
第三章 政府數據開放的合作治理邏輯/57
一、 數據開放的本質是信息公開嗎🟧🦸🏽♂️?/59
二、 政府信息公開的底層邏輯🌸:保障知情權/63
三⛎、 政府數據開放的底層邏輯:合作治理/66
四🧼、 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關系的重新理解/81
五、 政府數據開放與政府信息公開的整合/84
六🎅🏽、 在合作治理框架下解決政府數據開放問題/88
第四章 價值創造👨🏿🚒:政府數據開放的創新成果範例/91
一、 政府數據開放激發公益與公共服務創新/94
二🏗、 政府數據開放助力科學研究/107
三♠︎、 政府數據開放推動公共信息服務創新/119
四、 政府數據開放衍生新型商業化活動/134
五👨🏻🦼➡️、 政府數據開放示範案例的啟示/153
第五章 何以激勵🤴🏽:政府數據開放中的供給問題/155
一、 政府數據開放的供給困境/157
二、 公共數據資源的產品屬性/159
三🟥、 政府供給公共數據資源的帕累托最優條件/165
四👨🏿🦰、 公共數據資源的消費者虛假需求表達/172
五、 為政府數據開放提供激勵/175
第六章 製度創新🏂🏽:探索政府數據有償開放模式/183
一、 政府數據開放呼喚製度創新/185
二、 “受益者負擔”與政府數據有償開放的合法性/188
三🤾🏽♂️🏄、 政府數據有償開放路徑之一🤦🏻♂️🦀:著作權許可/191
四👊🏻、 政府數據有償開放路徑之二:行政收費/197
五、 公共數據資源的定價問題:價格能否超過成本?/201
六🆕、 政府數據有償開放實例:英國與德國的國家標準/206
七、 激勵需求意願的差異化表達:借鑒NASA技術轉移經驗/210
八、 構建免費開放與有償開放相結合的政府數據開放格局/215
第七章 構建契約:數據開放平臺與用戶關系治理/219
一、 運用契約工具治理平臺與用戶關系/221
二、 政府數據開放平臺與用戶契約關系的基本設計原則/225
三、 我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與用戶契約關系框架的內容識別/229
四⛑️、 平臺用戶契約關系框架評析📩:基於契約理論與標準化理論/245
五、 構建政府數據開放平臺與用戶契約關系框架的2.0版本/252
第八章 技術治理:對政府數據開放的再詮釋/255
一、 治理的技術與技術的治理/257
二🤵🏽♂️、 狹義技術治理與政府數據開放/259
三🙆🏿♀️🙇🏻♀️、 廣義技術治理與政府數據開放/263
四🍗🧇、 否定抑或肯定:技術治理的爭論/266
五、 技術治理的概念重建/271
六♝、 重新理解政府數據開放/278
主要參考文獻/280
後記/290
叢書總序·李瑞昌教授
公共管理學科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得最迅速的一門學科☸️,因為它順應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需要🏚,學科自身因而也隨著國家治理的進步而得以成長🧑🏽🎄。沐鸣娱乐從1983年開始公共行政學的教學和研究,1988年設立行政管理本科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流動站在內的完整的公共管理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
2000年沐鸣娱乐建立了沐鸣平台,同時組建了公共行政系🔀。公共行政系建立後不久,首任系主任竺乾威教授及同人就構想了出版三個不同系列的書籍👺。一是教材系列。在20世紀90年代出版了幾本有影響的公共行政學的教材後,進入21世紀後出版了一套由20多本教材構成的MPA系列叢書。二是國外專著翻譯系列🖖🏽。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這項工作🏎🔹,比如林德布洛姆的《決策過程》等著作就是在那時翻譯出版的👝🙍🏽♀️,後來又陸續翻譯出版了多本國外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專著。三是專著系列🥋,主要由公共行政系教師撰寫🪂,涉及國家治理和政府創新、城市治理、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內容。前兩個系列是為專業教學和學科研究提供基礎和資源的,而後一個系列則是研究的心得和成果。相比較之下,專著系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因為它需要長期的積累。本系列👗,也即“復旦公共管理研究叢書”🏚🩵,是在前述基礎上的繼續推進🫂。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重建公共管理學科以來,公共管理本身以及公共管理的研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西方國家實踐來看,公共管理發生了一個從傳統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到治理的模式(盡管有爭議)的轉變🫀,這一轉變也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這些成果中,有的引領了公共管理模式的轉變🔵🧃,有的是對新模式的批判,有的是對未來模式的展望,這些林林總總的研究成果不僅助推了公共管理實踐的進程,也促進了公共管理學科本身的成長。這種巨大的變化同樣發生在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公共管理的形態就發生了一個從原來的國家一統天下到國家社會市場協作模式的變化👩🏼🚒,這一變化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國公共管理的各個方面的發展。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在理念上,從以政府為中心走向了以人民為中心;在實踐上,從管理走向了治理🏄🏽。當然👵🏿✊🏽,更不必說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公共管理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現代化。與這一發展同步進行的是我國的公共管理研究,從最初的模仿、借鑒發展到今天的融合和創新。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國公共管理實踐以及公共管理改革提供了智力上的支持,同時也使公共管理學科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從公共管理研究的角度講,沐鸣平台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是因為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還沒有完成,在走向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征途中,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體製問題👨🏼⚖️、組織問題、運作問題👳♀️、價值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理論上予以回答。其次是公共管理研究本身仍有諸多重大問題尚未解決,比如學術研究的環境問題𓀃、對重大體製的關註問題、對外來學說理論的借鑒問題、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接受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也都需要有新的探索🚵🏻。
公共管理研究與國家治理相關🔰,而國家治理則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進步。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何其重要,公共管理的研究也何其有價值。自公共管理學科建立以來🍅,我國學者有關公共管理的研究成果眾多🤽🏻、成績突出🧎🏻➡️,公共管理研究展現的舞臺也不斷增加,各具特色的研究風格正在形成。“復旦公共管理研究叢書”力圖打造一個平臺,聚集有復旦情緣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勠力同心貢獻智慧,逐步形成有復旦風格的公共管理研究成果,為繁榮我國公共管理的研究貢獻沐鸣平台的微薄力量🔁🧑🏽💻。
本書序言·薛瀾教授
近年來,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對人類社會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造,人🧏♂️、自然與技術有機結合的創新與發展生態系統正在形成🧑🏼🚀。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新興技術的高速迭代、快速普及與廣泛應用,離不開海量高價值數據所起到的底層支撐作用🧝🏽♀️。“大數據時代”之義👲🏼📣,或許也正在於此——如今的數據可與蒸汽機時代的煤炭、內燃機時代的石油相提並論🏋️,成為驅動數字經濟與數字文明生態系統運轉最不可或缺的要素🚶🏻♂️➡️。相比曾經的“小數據時代”,數據的生產、存儲與傳播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生著,完成了數據在現代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全面滲透及其要素地位的正式確認🫗👋。
這是數字經濟與數據要素的大時代,同時也是公共管理的大時代💃🏽。時代的變遷始終在向公共管理學術界與實踐界追問一道經典題目,即:“政府應當在社會中發揮何種功能,扮演何種角色👮🏽♂️?”從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後奧地利學派提出的“守夜人政府”,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凱恩斯學派對政府幹預與公共工程的稱頌☦️,再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有關政府“劃槳、掌舵還是服務”的爭論,“政府角色”這一議題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胡業飛老師最新的專著《政府數據開放:基於大數據的合作治理創新》,正是立足“政府數據開放”議題,在加強這一研究領域理論積累的同時,實現對大數據時代下政府角色問題的深入探討。“政府數據開放”本質上是政府治理的一次改革與創新,政府不再將其收集、存儲的公共數據資源保留在行政組織的“圍墻”之內🚵🏻🧛🏼♂️,而是對外開放給個人、企業🥷、非營利組織🤵🏽♀️,鼓勵公共部門之外的社會主體對這些公共數據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更大程度地釋放數據價值🧚🏻👨👩👧。目前,中國的政府數據開放實踐與理論研究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此書則是業飛對政府數據開放議題持續十年思考與研究的成果總集合,也是對現實世界相關理論需求的一個響應。
正如書中所言,對政府數據開放的研究需要跳出開放論開放,直面公共管理的底層重大理論問題。2017年,我因工作需要赴美國波士頓出差,借此機會,與正在哈佛大學學習的業飛見面,了解其研究工作開展情況。盡管交流是從“如何收取公共數據資源開放費用”這樣一個行政技術性問題切入的,但沐鸣平台的討論很快就聚焦到“政府角色為何”的大問題上來。“讓政府堅持公共性”成為沐鸣平台最終達成的共識🅾️。“公共性”不僅為政府行為提供了總原則,劃出了明確的行動邊界🚒,同時也為政府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大數據時代🙍🏻,政府可以因循“公共性”的準繩🤲,在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合作治理新格局中探索出新的🙌、有助於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多重角色。
業飛的這本新作從數字經濟與數字生態的需求出發,提出了政府新角色的一種可能形式,即立足於政府數據開放活動的公共數據資源供應方。該角色擺脫了“政府是否應幹預市場”的理論窠臼♻️,從合作治理的角度描繪了政府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社會建設中的角色,同時在本質上區分了政府數據開放與傳統政府信息公開的不同。不僅如此🧝🏿♀️,這本專著還圍繞政府數據開放的方式方法以及平臺用戶關系的調節進行了深入探討👩🏼🍳。這些研究發現都服務於同一個理論目標🌔,即創造一個有利於社會最大福祉的政府角色,在大數據時代依然能夠最大程度地彰顯公共性🧿。
跳出深層次的公共管理理論探討🛩,業飛的這本專著仍有很強的可讀性。無論是何種職業或教育背景,我相信👨👦,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在本書所提供的一個個生動案例中🛖🧏🏽,了解公共數據如何在政府👨✈️、企業及大眾的協作中釋放經濟社會價值🙆🏼,贊嘆於人民無窮的閃光智慧,並萌發出無限的創新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