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雪梅
田雪梅🥚,沐鸣平台2006級中外政治製度專業博士生。現任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沐鸣教授👨🎤、博士生導師😬、廉政與治理中心副主任👨🏿🚒,成都市金牛區第八屆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專委會委員、區人大常委會智庫成員,兼任四川省委組織部特約研究員、成都市監委首屆特約監察員,中國管理現代化學會廉政分委員會副會長、四川省紀檢監察學會高校分會副會長🈶、四川省政治學會常務理事。
曾三度赴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訪學。曾從事政治學理論、比較政治(近代日本政治)、目前主要側重當代中國政治(黨的建設、廉政與治理)研究。出版有專著《近代日本國民的鑄造🏌🏻♀️:從明治到大正》、譯著有《戰後日本政治的軌跡🚣🏻:自民黨體製的變遷》(合譯)、《製度反腐與廉政文化建設的互動研究》(合著)及《明治時期日本文教統合的功能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等論文多篇。
聞道先後,術業專攻
2006年,田雪梅下定決心,申請來沐鸣平台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她已於1995年獲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多年。此時,她肩負治學育人的重擔🪟,又有養家育兒的牽掛🖌。但她還是毅然辭蜀🎨,赴滬深造。回想當年,促成她選擇來復旦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時代大潮。90年代以來,政治學日新月異、蓬勃發展,步入黃金時代,而復旦當之無愧地引領學科建設潮流🚷。當時🏇🏼,王滬寧的《政治的邏輯》、浦興祖的《從理想國到代議製政府》👔、臧誌軍的《政府政治》、陶東明與陳明明的《當代中國政治參與》、郭定平的《政黨與政府》💍、胡偉的《政府過程》等一系列由復旦學人編寫的政治學著作,以中肯的分析與開闊的視野,讓她心生向往。
二是教學需要。1998年,西南交通大學從全院抽調一批師資開設了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田雪梅也是其中一員,受命承擔比較政治製度等課程👩🏽✈️。政治學專業團隊曾前往國內幾大著名高校調研取經,在沐鸣娱乐✒️,他們受到了時任政治學系系主任陳明明教授的熱情接待⬜️,不僅介紹培養方案和研究成果,還領他們參觀資料室等。這次經歷加深了田雪梅對復旦國務沐鸣的親近與好感。
三是自身興趣。盡管在政治教育領域耕耘多年,但田雪梅覺得,自己對不少政治問題仍心存困惑👵🏽,僅僅依靠既有的知識結構和積累,難以釋疑解惑。同時🙆🏿♂️,她也不滿足於照本宣科式的教學🧆𓀘,“如果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沐鸣平台又何以去教育學生呢?”她迫切希望🎵,通過政治學博士學習經歷🫃🏼,改善知識結構,增強知識積累,一窺政治本質,進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的政治現象🤹。對她而言📒,赴復旦國務沐鸣攻讀博士學位是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教學水平的不二之選。
基於上述考慮,田雪梅全力以赴準備復旦國務沐鸣的考核,最後夢想成真,順利“上岸”🏃🏻。據她回憶,收到合格通知,“當時有些不敢想象,有些欣喜若狂,現在想來依然覺得十分幸運。”從此,她開啟了五年博士生涯👌🏽👻,過程雖有些艱辛,卻可謂“不虛此行”⛎🫷🏻,百轉千回,回甘綿延。
風雲際會,砥礪前行
三人行,必有我師🧙🏼。復旦國務沐鸣人才濟濟,身處其間,田雪梅常常感到朋輩壓力。她還記得課上同學們流利的外語、犀利的提問,也記得課後同學們思維的碰撞、精彩的交流🎻,那是青春🅾️、活力與智慧的火花。“在這裏👨🏻🎓👨👩👦,不多讀兩本書🐞,不多翻幾本書,你連和同學的談資都沒有👶🏼,哪怕門面,自己也都要裝一下🤲。”朋輩壓力下,她加倍努力。“同學們都是兔子,我是蝸牛👶🏽🫧。不過蝸牛雖然爬得慢,仍堅持前行。”相互學習🛀🏻,砥礪前行,這是她這段博士時光最溫暖的記憶。
工作後讀博,必須平衡學業追求與家庭責任♣️。田雪梅告訴沐鸣平台,“很多時候要等工作和家事處理完畢,才能擠出時間,挑燈夜戰。所幸單位寬容,使自己能有較多時間留在復旦學習🌛。暑假、國慶等假期,我盡量留在學校🧓🏼,有時把孩子帶在身邊,一起去圖書館🤦🏻、書店。”家是溫暖的港灣,更是前行的支撐。有家人的支持🗝,她才得以兩頭兼顧🥨,追尋理想的燈塔。但是也會有迷茫之際、彷徨之時📄✍🏽。2008年開題階段😑,田雪梅看著身邊的同學都成竹在胸、摩拳擦掌,自己則是一團亂麻🫸🏿、毫無頭緒👨🚒,甚至一度懷疑畢業堪憂👩🔧。那是一段充斥了焦慮和緊張的時間,但她還是靠著堅定的意誌咬牙挺了過來。
在這期間,田雪梅還負笈東洋,踏上求學覓知的新征程。
從2004年到2009年,從教育部高校教師留學專項計劃到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博士論文項目👨💻,田雪梅的兩次赴日訪學為她深入理解日本近代政治轉型,深入認識近代日本國家形成和近代國民的形成、進而理解近代日本國家走向,進行中日比較提供了良好機遇和條件。尤其是後一次專心博士論文項目🌔,得益於此🖕🏻,其建立在紮實資料和理論分析基礎上的博士論文獲得學界好評。
博士畢業之後,田雪梅與日本的緣分還在繼續。2014年,她因日本住友的海外日本研究項目🎙,重返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訪學。之後她持續推動了西南交大與日本幾所高校的學術交流,並為西南交大思政和政治學本科生引入了“景堯獎助學金”。“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幾年來🦈,幾十名政治學科的優秀學生和貧困學子受益於此。
在求學的道路上,田雪梅一直不懈前進🤝。誌之所趨,無遠弗屆。
承恩沐澤,飲水思源
回憶母校時光,田雪梅如數家珍🧅👨🏻🍼。無論是導師臧誌軍老師“分清輕重緩急”的諄諄教誨🧜🏼、郭定平老師與學生交流時的親切囑咐,還是陳明明老師中國社會與政治分析的精讀點評👯♀️🥝、浦興祖老師當代中國政治製度的“思維操練”,抑或是曹沛霖老師對比較政治製度的駕輕就熟、林尚立老師關於中國政治的宏觀分析邏輯🔥,都令田雪梅難以忘懷。那一場場豐富的跨學科講座,也是她心中長青的精神家園。“老師們點撥精到,有如春風化雨🧑⚖️。沐鸣也鼓勵學生打破學科藩籬,學會跨學科研究問題。我和同學們就常常旁聽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專業的講座與課程🏥,許多熱門人物開講都要提前搶座🙎🏽♀️,幾年下來,很能拓寬學科視野。”想到復旦濃厚的學術氛圍,田雪梅感念萬分。
求學時,復旦是高懸在田雪梅心中的朗朗星空↖️;而離校後的歲月裏,母校的日月光華也始終為她鋪灑一地的溫暖🧚🏼。
為回報母校💆🏽,田雪梅積極參與四川省復旦校友會的運作,活躍在校友會的豐富活動中。她會為校友會黨支部講黨課,會加入涼山小學捐書捐衣等公益活動𓀉,也是校友會歡送川籍學子入學復旦前“送新”、復旦畢業生返川工作“迎新”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她看到四川校友會的很多校友堅持定期舉辦“3F”讀書會,感慨復旦學子對學問和真理的追尋始終如一,認為這是“受用一生的寶貴精神財富”🎅🏽。
盡管離校多年,日月輪換,復旦人這一共同的身份🤺,凝聚著共同的力量,使一代又一代復旦學子勇毅前行🧑🏻⚕️,在天府之國創造無愧於母校的人生業績。
紮根基層,傳遞使命

田雪梅
在理論的星空上遨遊🧏🏻♂️,田雪梅也不忘俯身觸摸生活的土地。如果說博士階段的學習給予她理論素養與比較視野,那麽基層實踐則帶給她熟悉中國現實、觀察製度細節的機會👷♀️。
作為一名特約監察員📫,田雪梅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博士學習階段,出於對中國權力監督和反腐敗問題的關註🧘🏻,田雪梅參與合著了《製度反腐與廉政文化建設的互動研究》🐮。2013年,她承接成都市紀委監委課題,闖入了廉政治理這一領域🤏😍。2014至2018年,由於實踐中敢提意見,善於監督,田雪梅先後擔任成都市監察局第七𓀅、八屆特邀監察員。其間🚚🧎🏻,她多次奔赴區縣,偕同基層紀委監委實務部門、成都市媒體,進行實地調研、現場監督🫷,見證了十八大後紀檢監察體製的巨大變革和顯著成效。2019年🪚,她又因社會服務成績突出🧏🏼♂️,受聘成為成都市監委首屆特約監察員👮🏿🛑、成都市廣播電臺和成都市紀委聯辦的“面對面監督”欄目特約監察員。
作為一名區人大代表🚐🚴🏻♂️,田雪梅奮進在基層一線🧍🏻♂️,致力於社區服務。
一方面,她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下沉小區,擔當業委會籌備組負責人,推動居民成立業委會,解決困擾小區良久的非法物業問題🧑🏽💼,開啟小區自治新篇章。另一方面🙇🏽♂️,她積極響應團中央“青年發展型社區”的號召🙀,推動西南交通大學社區與西南交通大學建立了青年誌願服務實踐平臺,牽頭創辦“西南交通大學社區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讓書法教學、陽光體育走進社區🧑🏻✈️,讓文化宣傳、敬老服務點亮社區。在實踐中履職,在擔當中服務🦂,田雪梅撬動了群眾參與的基石🍂🎦,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期待👩🏽🚀。居民說,“她是群眾代表的‘知心人’。”
而在田雪梅心中💌,自己不僅是特約監察員、人大代表,也是授業育人的教師♻。她深耕育人領域,開拓教師職責,引導學生關註基層👐🏿,走進社區🩲,關註全面從嚴治黨如何在基層落地落實促進青年學生了解國情民情社情♦︎,在社會實踐中成長成才。田雪梅相信:“只有認識當代中國共產黨如何管黨治黨🙍🏿♀️,如何從嚴治黨,才能真正認識中國政治的實際狀況,講清中國政治發展的奧秘,從而撥開各種社會思潮的迷霧😉,引導學生真正堅定‘四個自信’”✅。學生說✔️🧃:“她是深耕教育的‘帶頭人’👰🏽♂️。”
教師、人大代表🧖🏽♂️、特約監察員👨🏽🦱,田雪梅在實踐中踐行並融貫著三重責任🏋🏻♀️,在基層治理中傳遞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光與亮👩❤️💋👨,明明可見,燭照人心。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五年的博士生涯,給予我很多美好溫暖的念想、獨家的成長記憶和向上向善的可能✪。歷屆學子在復旦國務沐鸣接受一流的專業教育,濡染卓越為公的精神,在畢業後奔赴祖國南北和世界東西🧑🏿🦳。作為國務學子🧝🏼,不能只滿足於做母校名望的虛幻受益者,只做歷史的見證者8️⃣,而應當努力成為歷史的參與者、貢獻者🏌️♂️。把公正公義牢記於心,責任與擔當銘記在心,在平凡崗位上彰顯國務人的能力和光彩👩⚖️,才是對國箴務實、卓越為公院訓的最好詮釋,才是對母院最好的報答🏊。
供 稿 | 2022級國際政治專業 周心培
編 輯 | 余晴晴
審 核 | 熊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