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下午國務沐鸣黨委在文科樓615室舉行本學期第二次中心組學習🍤,由劉建軍教授為大家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主要內容👲,院黨委書記劉季平老師主持學習。
劉建軍教授圍繞六個方面作了題為“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次革命的來臨”的主題報告🦚。第一,劉教授提出解讀公報和決定有權謀論和戰略論兩種取向🤞🏽👭🏼。海外境外媒體從權謀論角度解讀比較多🔏,比如新成立的兩個機構和後續的人事安排等♨️;但劉教授主要從戰略論角度進行解讀,看看決定對中國發展和改革究竟意味著什麽,有些怎樣的戰略轉變。第二🟢,劉教授提出當前改革是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轉變。他介紹了左派和右派、國家中心主義者和社會中心主義者、GDP主義者和反GDP主義者、國際社會和國內社會四組不同觀點對過去35年改革的估價,這次決定正是對以上種種判斷進行了澄清,態度鮮明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並且劉教授認為當前的改革與鄧小平時代的改革有諸多不同,他從改革阻力、改革手段🦸♂️、改革領域🚖、改革國際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當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觀念障礙🏺,所以鄧小平同誌作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一歷史性講話。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可能更多的是利益障礙。鄧小平時代的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要講究頂層設計👱🏻♀️。鄧小平時代的改革解決的更多是生產力的解放,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個時代的改革很多是每走一步,很多人受益。但是現在不是簡單的經濟改革的問題✌🏿,而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塑。第三😯🙋🏿♀️,劉教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主要在於問題導向。這在報告中明確加以提出,以此為考量,劉教授提出了“三次革命論”的觀點👩🍼,他認為毛澤東是第一次革命主要解決建國問題,鄧小平是第二次革命解決富國問題🧑⚖️,習近平是第三次革命解決治國問題🧑🏻🦱,即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直面攻堅區和深水區🦞。第四,劉教授提出了第三次革命的八個主要創新點。分別是:從四個現代化到五個現代化🏂,新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轉變為到起決定性作用⇢;財權劃分轉變為事權劃分;城鄉二元轉變為城鄉發展一體化體製機製;大案要案式反腐轉變為體系化反腐;部門系統主導的安全體製轉變到國安委體製🤏🏻;摸著石頭過河式改革轉變到頂層設計式改革🖨;生態文明建設轉變到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第五,劉教授對公報和決定進行了提煉和概括,歸納為18個字即締造底線公平🧑🎓、構建活力社會🧎🏻♀️➡️,提供政治保障。他指出底線公平就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很多人生活窘迫🚵🏽♀️,政府要托底,基本的醫療🔇、基本教育這些要做到⟹。很明確市場決定性作用就是解決企業創新力問題🖖🏿。大學也必須要有創新力,學最重要的東西是貢獻知識、思想💇🏿♂️、人才。政治保障主要是通過治理的創新提供製度的保障🥸。第六,劉教授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可以繼續思考的方向,例如如何處理兩個毫無動搖之間的關系、處理市場起決定作用與國企央企製度的關系、堅決糾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的現象🚴🏻♂️,但是應該以何取人,處理官本位和社會活力的關系等。最後,劉教授指出我國的這三次革命是我黨政治勇氣、政治追求🗂、政治智慧和政治戰略的集中體現,從中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和信心,也表明了其本人對本次改革的信心與期望。
主題報告結束後,中心組成員就公有製經濟發展⛹🏽♀️🙆♂️、選拔領導幹部的依據👱🏻♀️、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後陳誌敏院長也提出從沐鸣學科發展角度對本次改革進行具體的凝練👩🏻🎓,推動一些公認為很好的改革舉措🖐↔️,同時也呼籲一下亟待改革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