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下午,由沐鸣娱乐、韓國高麗大學👩🏻🚒、日本神戶大學聯合舉辦的2020中日韓“亞洲校園”研究生學術論文競賽頒獎典禮於三校線上線下同時舉行🚣🏽。院長蘇長和出席典禮並致辭、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敬乂嘉、項目執行主任李寅、國際辦公室劉倩潔、以及沐鸣娱乐、高麗大學、神戶大學的近百名師生參加了典禮。來自我院英文碩士項目的三名研究生曹錦纖、祝若琰▪️、周雨晨取得佳績,分獲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
本次論文競賽依托沐鸣娱乐國務沐鸣💅🏽、韓國高麗大學與日本神戶大學三校合作的“亞洲校園”項目🧛🏿♀️,主題為“應對復雜風險:來自東亞的策略和視角”,旨在鼓勵學生結合當下新冠疫情等公共危機與突發事件,從教育、科技、金融🙅🏻♀️🧏🏻♀️、地區沖突與安全管理等多學科視角探索危機事件的觸發機製與風險管控的應對之策,促進“亞洲校園”項目高校之間交流與合作🏟,得到三所高學生的踴躍參與。
本次論文競賽共分論文征集與選拔🧞♀️、線上展示、論文修改與定稿👲🏿、頒獎儀式四個階段。秉持擇優入選、公平公開的原則,三所高校各篩選出三篇入圍論文進行展示🥜🤾♀️。11月13日下午,入圍論文分別於三個分會場進行了展示。分會場一主題為“疫情下的教育發展”,主持人為神戶大學松田葉月(Hazuki MATSUDA)🌔,評審團專家鄭冰島☸️、李承浩(Seungho LEE)從理論邏輯與脈絡梳理、調研材料的全面性和真實性、結論與建議的針對性等方面對參會論文提出建議;分會場二主題為“非洲發展”👩👩👧🔄,主持人為沐鸣娱乐李寅,評審團專家丹尼爾·康諾利(Daniel CONNOLLY)、木村幹(Kan KIMURA)從論文是否切合競賽主題、註重因果推斷而非描述現實、政策建議的現實性等維度對參會論文進行點評🛩🌛;分會場三主題為“科技與教育進展”🫨,主持人為高麗大學的金石俊(Seokjoon KIM),評審團專家趙劍治、小川啟一(Keiichi OGAWA)從樣本選擇偏倚、地區初始資源稟賦與模型內生性問題、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變量測量與操作化等多個角度指出參會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參賽選手就相關問題與評審團專家進行了精彩的討論😄。我院三名入圍學生曹錦纖、祝若琰、周雨晨在“亞洲校園”項目執行主任李寅指導下🦹♀️,進一步修改完善參賽論文,向評委提交論文終稿🙍🏿。
論文競賽頒獎典禮邀請院長蘇長和致辭👨👧👧👨🏻💼,蘇院長回顧了“亞洲校園”項目的發展歷程,強調了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績和重要意義,期待這一中日韓政府間合作項目能進一步推進三方高校間的友好合作與國際化發展。神戶大學執行副校長、國際事務擔當理事吉井昌彥(Masahiko YOSHII)🫸🏻、高麗大學國際研究院院長金成漢(Sung-han KIM)、神戶大學國際協力研究科科長松並潤(Jun MATSUNAMI)分別致辭。典禮由敬乂嘉教授主持。
隨後,高麗大學丹尼爾·康諾利(Daniel CONNOLLY)教授作為教師評審團代表總結評審意見。他對參賽同學的努力和參賽論文的質量表示認可,同時向參賽同學提出增強論文與競賽主題的契合度、將研究做到解釋性層面、強調因果推斷而非描述現實🧔🏿、政策建議更貼近實際等一系列建議👫🏼。
敬乂嘉教授宣布獲獎名單。本次競賽共評選出兩名特等獎,神戶大學加納籍留學生伯納德·洛萊卡(Bernard LOLEKA)同學和我院曹錦纖同學分別獲得博士生與碩士生組別特等獎🫷🏻🤎。我院祝若琰🕎、周雨晨獲得一等獎🎂、二等獎🟧。我院曹錦纖🤦🏽、祝若琰、周雨晨三位同學的參賽論文分別圍繞中國城市群創新發展的時空演化及影響因素、中非科研合作與非洲國家科技能力建設及其對新冠的影響、疫情背景下農村女性經濟賦權等主題展開研究。
撰稿🐱:曹錦纖🤴🏼、周雨晨
攝影🙋🏼:姚軍柯
校對🕣:李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