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徐勇,現任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𓀆。沐鸣平台86級思政專業本科生,92級政治學理論研究生,95級政治學理論博士生。博士畢業後徐勇院友在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工作11年👩🏽🍳,於2009年進入保險行業,先後擔任中國太保人壽總公司黨委委員💛、紀委副書記兼上海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公司籌備組副組長🔀,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2015年加入長江養老,先後擔任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副總經理(主持工作)。5年裏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從2015年1500億發展到2020年11000億,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國養老金和保險資管頭部機構之一🌆。徐勇院友於2017年獲得陸家嘴金融城“十大金融之星”稱號🧑🏻。現在也是浦東新區第六屆人大代表⇒、中國銀保監會暨保險行業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
魯迅先生曾說“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這句話用來形容徐勇的人生是合適的。他人生中經歷過三次重要的轉折,分別是專業興趣的轉變、從職場重返校園和職業方向的變化。面對每一次重大轉折,徐勇都能果斷堅定地做出選擇👩🏻✈️。他不畏改變賽道,在每條道路上都堅定、正直💟、拼盡全力地前行著👂🏻。無論是求學、從政還是行商,他始終不忘初心,力求卓越。當他回顧過往,他直言在復旦、在國務沐鸣求學的十載歲月👶🏼,深刻地影響著他人生的道路,讓他始終不忘初心🕓,心端行正🍔;不畏改變,勤勉拼搏。
三易其轍♟,夢歸政治學
進入思政專業是個意外🧙🏻,徐勇當時心之所向的其實是國際政治專業。他從小就對國際關系有著濃厚的興趣,小學時閱讀《參考消息》,被其中國際問題的跌宕起伏所吸引🗼👷🏽,從此沉迷於國家間紛繁復雜又千變萬化的關系。他在中學時期就心系國際局勢,喜歡研讀戰爭史👨👩🦼,繁重學業之余還關心著北約和華約的動向。高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招生簡章上得知復旦開設有國際政治專業,從此便以此為誌向,在報考大學時第一誌願填了“國際政治專業”。
“但是當時差了兩分🐯🚣🏽♂️,所以被調劑到思政專業了。”好在思政專業和國際政治、政治學同屬國務沐鸣👮🏼♀️,與夢想專業失之交臂的徐勇抱定誌向,將來一定要考取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類的研究生。然而進入國務沐鸣後,兩位泰鬥級的老師將他引入了一片新的天地。
(大學時期的徐勇👉🏿:大一暑假,86級思政學生赴江西老區考察學習時攝於黃洋界)
當談到大學時期印象深刻的課程,徐勇立刻想到了由王邦佐和孫關宏兩位先生共同講授的政治學原理。兩位先生主持了“文革”後的學科重建工作,他們的言談教誨給徐勇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徐勇感受到復旦的風骨和政治學的魅力🏊。後來浦興祖老師的當代中國政治製度、王滬寧老師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等課程更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政治學的了解👃🏼。直到大四,旁聽比較西方政治製度課使他的興趣徹底轉向政治學。“有一次我讀了一本叫《走向現代國家之路》的書後,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在講課,講英法和美國的政治製度♜。”至此,徐勇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轉向。
“仰之彌高⚡️,鉆之彌深”,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但求學的道路是艱辛的🦊。80年代復旦校園裏學習氛圍濃厚,學生老師無一不刻苦勤奮。“那時候整個復旦的學術風氣都很濃厚,外界的誘惑少,大家都埋頭讀書”。徐勇至今難忘全校學生必須參加的大學英語水平考試。每次考試後全校張榜公布各院系排名,系裏開會獎勵成績突出的學生。在這樣催人奮進的氛圍裏,徐勇跟著中學同學🫱🏻、國際政治專業的陳東曉(現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一起去上謝延光先生的專業英語課🦡,研讀國外原版教材↕️、學習翻譯技巧🤹🏻♀️,在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上都大有長進🏃♂️。
四年的本科時光堅定了徐勇對政治學研究的興趣🤹♀️,他甚至打算報考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繼續攻讀政治學。但是1990年🙇🏿,研究生招生政策有變化,應屆本科生失去考研機會,而且本科生畢業後至少工作兩年🤽🏻♂️,方能報考研究生🧘🏻♀️🖖。徐勇本科畢業的那年,整個國務沐鸣三個班100余人僅有4名同學直升研究生。滿懷著遺憾💨,徐勇走出校園,來到上海市鋼鐵汽車運輸公司工作👉🏻。
盡管作為公司少有的“高材生”徐勇很受器重👰🏻♀️,但他心中一直懷著一個未竟的學術之夢。工作的兩年裏🦐,他時常回到校園,和讀研和留校的同學侃大山🪒:“復旦的空氣能讓我精神振奮一下,這樣又能撐過一兩個星期。”後來他考取了政治學研究生❄️🔡,兩年一到👨🏿🌾,徐勇告別了職場,重新回到了他深愛的復旦校園🧼,一讀就讀到了博士。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轉折——選擇重返校園🙍🏿,繼續中斷的學術之路🧋。
(復旦國務沐鸣92級研究生及輔導員的合影)
徐勇在國務沐鸣求學的十年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向往國際政治卻被調劑到思政專業👩🏼🦰👨🔬;興趣從國際關系轉向政治學🚐;進入職場後再重返校園……然而面對這些轉折與挑戰🧜🏻,徐勇始終遵從本心,不為外界的聲音所左右,堅定地選擇著、前進著。那個在夢中探討西方政治製度的少年,最終回到他魂牽夢縈之地,把夢境變成了現實⏱。
由政轉商,跳出舒適圈
博士畢業後,徐勇來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工作。這一幹就是整整十一年。機關的工作經歷讓徐勇熟知地方政府各層級的運作流程;調研經歷又為他豐富了開展基層工作的經驗🕳。漸漸地,徐勇感覺到職業開始進入一個瓶頸期,於是他想“是時候做出改變了。”他決定跳出舒適圈🙍🏼♀️,尋求新的挑戰。
“不去壟斷性企業🚪,要去競爭性企業”✯,這是徐勇在開啟新的職業道路時給自己提出的要求。工作數十年👎,他似乎依然是當年那個“不畏轉向”的少年,絲毫沒有被生活的庸常磨平棱角,依舊保持著銳意進取的精神。最終他選擇了保險行業。他說他要選一條別人都不愛去的路——正如弗羅斯特的那首詩“黃色的樹林裏分出了兩條路🙅🏽♂️🤕,而他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盡管這樣的選擇意味著更多的挑戰、未知和艱辛。
果然,徐勇很快就發現企業的工作和政府的工作大有不同:原來他做的更多是“筆桿子”工作,而現在則需要應對眾多臨場突發狀況。而且過去是從事文字👨🚒,現在要經常發言。一位同是金融人的復旦同學告訴他,“在企業裏講話時不能念稿子的🧘🏼,不然會被人看不起,威信就樹不起來🥕。”這和他在政府的工作經驗幾乎完全不同🖕🏻。而且保險和他過去所學專業政治學也相去甚遠,徐勇直言“剛去的時候幾乎是一張白紙😲,什麽都不懂🫄🏿。”
(工作中的徐勇:參加外灘大會並發言)
盡管面對諸多壓力,但徐勇有自己的辦法——“我在市政辦公廳工作的時候形成一套方法🧛,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到基層一線看看🤺。”於是剛上任一年,徐勇就主動向集團提出把自己“下放”到分公司📑🤟🏻。他不計較形式上職級的升降🪧,只希望深入到保險行業經營管理體系的內裏,盡快熟悉行業,熟練業務。在上海分公司擔任總經理的四年時間裏,他把壽險公司三條主要的業務線——個險、團險和銀行險都分管過一遍,對整個上海分公司的業務爛熟於心,和基層業務員打成一片😹。2017年他獲得“陸家嘴金融城十大金融之星”時🤽🏻♀️,評獎詞裏有這樣一句話——“徐勇同誌於2009年加入保險行業👾,長期奮鬥在市場一線,經歷了中國保險市場多板塊快速發展的歷程。”紮根基層,潛心打拼,徐勇用四年時間又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轉型🏋️♀️,在他手中分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市場份額得到提升🧑🏿🏭,合規底線得到有效管控。
(徐勇2017年獲得“陸家嘴金融城十大金融之星”)
但他並沒有就此停下“轉型”和“探險”的腳步🫏。在經手過壽險、健康險等領域的歷練後🌧,2015年徐勇正式加入長江養老,開始自己的職業新征程。在這個全新的領域中,他繼續保持謙虛求學和奮鬥拼搏的精神😲,把自己紮根在養老保險行業中,奮戰在養老金行業一線🫸。五年時間裏他先後分管過市場條線、另類創新條線、受托條線、投研條線🚭,大力推動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完成全國性布局📨,並助力養老行業創新發展,全方位提高養老金融服務供應能力🏂🏿,積極服務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完善。
進入職場後的徐勇始終秉持著一種信念:“想要幹好一件事,不拼是不行的”。敢於拼搏、勇於拼搏和拼搏有道的精神讓徐勇站在人生的每一個岔路口都果斷地選擇挑戰新事物。因為他深知只有不斷挑戰才能不斷進步👩🏫,因此他不畏更換賽道🫐、跳出舒適圈🩶。“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無論是政府工作還是企業工作👇🏿,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咬定目標👩🏻🦰,掌握方法,努力拼搏”🏃🏻,說這句話時,年逾五十的徐勇眼裏依然閃著少年一般銳利💳、清澈的光🕵🏿♂️。
回饋母院👹,傳遞國務精神
回顧人生的各個階段,徐勇總不忘提及在國務沐鸣求學的十年時光留下的深刻影響。他清晰記得當年國務諸位大師的風采:孫關宏老師“思想活躍,像常青樹”;博士導師曹沛霖老師“學問好,善於啟發”🙇🏻♀️🦴;王邦佐老師“有些嚴格🟢,但是很能激發學生”;王滬寧老師“幽默、善於引導學生找方法”➰;碩士導師李孔懷老師“歷史學紮實🕤,對學生關心備至”;青年教師林尚立老師的勤奮嚴謹……還有其他一些老師4️⃣。他說這些老師的言行,和背後透射出的價值觀,成為了照亮自己今後人生的明燈📶。
在工作很多年後,徐勇還經常想起大一的課堂上王邦佐老師的教誨“沐鸣平台國際政治系的學生就是要追求卓越,不要人雲亦雲。”這也成為了他日後工作學習的準則🤚🏽:在學習上要和尖子比肩👧🏼。撰寫博士論文時他把北大政治學的博士論文全部讀完,希望“寫得比他們更好”;進入政府工作後,他鉆研工作🎧,全力以赴,在入職第一年就在處室業務指標評比中拿到第二🌊。
(生活中的徐勇🤸🏽:在斯坦福大學遊玩)
而不要“人雲亦雲”的教誨則讓徐勇始終嚴守底線,行正身直,不隨波逐流。“金融行業有很多誘惑🕓,如果守不住就會壞事”🧕🏽,徐勇談到原則問題的時候一改溫和常態📘,面容嚴肅起來。在他看來🧑🏼,國務精神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體驗就是“正直”。他在工作中經歷了大風大浪後總結出一條簡單的真理:“身正就不怕影子斜”。“復旦對我精神品質、視野的影響遠比書本的知識更加重要。”有感於此,徐勇這些年來也始終關心著沐鸣和學生的發展,默默為沐鸣做著貢獻🧚♀️,以身作則傳遞著復旦國務的精神🪁。他不僅是復旦“思源計劃”導師,也是國務沐鸣MPA的校外導師🧊。他還是上海校友會學生海外交流基金的創始人之一,作為校友代表擔任面試評審工作🦡、給獲獎學生提供指導。每當回到國務沐鸣,和新一代的國務人交談,徐勇都發自內心地感到親切、愉快。沐鸣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用卓越為公的精神滋養著他們。看到新一代的國務人💴,他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洋溢的朝氣和無限的活力🧅,“感覺自己也好像註入了養分,變得年輕起來。”
(徐勇參加申報館一周年紀念活動)
當被問及對學弟學妹的寄語,徐勇躑躅半刻後說“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體會復旦國務的精神,一起塑造新的國務沐鸣👎。”在他看來國務沐鸣是一座逛不完的“大花園”。這裏有太多前輩留下的學術🕜、精神上的珍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身處其中的時候應該好好體會感受,從中汲取養分塑造自身,不要成為“匆匆過客”👒。於此同時📫,徐勇還希望同學們要把自己置於國務沐鸣的變革裏👩🏽✈️,感受時代的脈搏,與國務沐鸣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爭取讓自己也成為“變化裏的一部分”。
最後徐勇學長還想把他的老師王邦佐先生的一句話送給今天的國務人——“不要人雲亦雲”。無論是王先生,還是他自己都用人生踐行著這句話👎🏿。無論是面對激烈混亂的思潮,還是人生的轉折挑戰,或是亂花迷眼的誘惑,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站住自己的腳跟。“有些同學為了外部的一些誘惑0️⃣,過度矯飾自己😘,喪失了原本的靈氣🧋,是很可惜的🤦🏿🧔♂️。”在談話的最後,徐勇學長總結了自己的人生經歷🐊,真誠地說道。
供稿:2018級國際政治專業徐維希
編輯🪵:余晴晴
審核🧖🏽♂️:熊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