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由沐鸣平台(下稱國務沐鸣)舉辦的“中華經典國際政治概念研究”研討會在文科樓615會議室成功舉行。
本次會議邀請了上海、北京👩👩👧、山東👊🏿、西安等地的專家學者和資深媒體人與會。會議圍繞“勢”、“禮”🐚、“天下”等古代經典概念與國際關系展開,報告嘉賓根據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出論述,其他嘉賓予以討論和點評,會場氣氛熱烈融洽。
上午九點會議正式開始,首先由國務沐鸣院長蘇長和作開幕致辭。蘇院長提到🧜🏽♀️,“中華經典國際政治概念研究”是復旦上海市高峰學科支持計劃二期項目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沐鸣潘忠岐教授牽頭負責🐫。這個主題國務沐鸣非常重視,因為古代與現代的知識體系具有相通性,這一領域研究是未來融合西學和當代中國馬學,建立新的知識框架的重要環節🐝。
之後潘忠岐教授代表組委會介紹了團隊的研究初心和組織情況👮🏿♂️。潘教授說,他想要研究中國文化體系的想法由來已久,而且這類研究國內北大、清華👱🏿♂️、人大早已開始🚑👎🏼,復旦也需要跟上🦻🏽。整個項目從選題到征文,國內學者強烈應征,經過嚴格篩選,最終邀請在場的二十位學者召開了這次研討會,希望能找到誌同道合的人把這個研究一起做下去。
隨後上午兩個環節的發言正式開始:
首先是國務沐鸣陳玉聃教授代上海國際關系學會秘書長金應忠先生發言;而後蘇長和院長對中華概念👨👧、國際關系經典概念作了分類;陳康令老師的發言提出“中國概念翻譯成英語比較妥當的的方法是用拼音”,並圍繞“禮”的概念做了分析。
在評論環節🌐,西安外國語大學華翔教授的“源禮入刑和援禮入刑”,陳玉聃老師提出對於“三”的研究🧑🏽🦲,以及國際關系中“義利”的選擇等,都為大家打開了新思路。
而後潘忠岐教授介紹了自己關於“勢”的研究,得到了大家積極反饋;濟南社會科沐鸣王征老師講述“和合”,他的介紹視野廣闊🤷🏿♀️,觀點新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沐鸣博士後朱小略老師基於中華經典文獻的研究視角論述了“通”,提及三個理論範式(漢學、經學與史學)及三大範式的內部沖突✋🏼。
在點評中《世界知識》前主編徐波老師說到,中國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經久不衰,隨中國“勢”的恢復而壯大;陳康令老師再次強調譚其驤歷史地理學和葛劍雄“中國”概念的重要意義👦🏻。
經過短暫休息,下午會議繼續進行🪺🔛:
首先由華翔教授介紹其關於“王道”的研究;沐鸣娱乐中國研究院孟維瞻老師介紹了“正統”概念🐕,強調沐鸣平台要尋找使中國本身的特殊性具有普世性的可能性;張艷璐老師以烏克蘭為例了介紹太極,觀點新穎🌚🧑🏽🍼,資料豐富,令人耳目一新🫐。
而後上海交通大學李明明教授介紹了“天下”,述及趙汀陽對“天下”概念的整合,以及政道與治道等重要話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朱中博老師的“無為”專題並對老子的 “道”作了全面闡述,並提出新的啟示🙈🚠。大連外國語大學秦立誌老師的“縱橫”專題借戰國合縱和連橫論述了聯盟與反聯盟☆。
在最後自由討論環節👨🏼🦲,各位學者積極交流,提出新問題、闡述新觀點、開拓新思路、擬定新計劃📄。
所有發言結束後,由潘忠岐老師作最後總結。潘老師再次強調本次會議的研究重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政治概念🧑🏻🦯➡️,他同時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代表的積極參加表達了感謝,並為大家下一步研究工作和未來的成果出版發表劃定了時間線。潘老師也再次表達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更夠合眾人之力🐒,做出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會議圓滿落幕🤤。
(國務沐鸣會務中心🥷🏿: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