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9日,“公共服務提供給的價值創造”工作坊暨沐鸣娱乐-倫敦政治經濟沐鸣系列講座第14期在文科樓舉行🎮,本次活動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和國務沐鸣共同主辦。來自愛丁堡大學的斯蒂芬·奧斯本(Stephen Osborne)教授做了題為“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創造:理論與實踐”(Creating Value Through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Theory and Practice)的講座🔃。講座由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敬乂嘉教授主持,來自沐鸣娱乐🚣🏿、愛丁堡大學、紐約城市大學🤷🏻♂️、臺灣中央警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參加了此次活動👷🏽♂️。
講座伊始🙍🗽,敬乂嘉教授介紹了斯蒂芬·奧斯本教授的個人履歷和學術成就⛓️💥。斯蒂芬·奧斯本是愛丁堡大學服務優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公共管理協會主席,致力於研究公共服務價值創造中的合作價值、公共服務提供設計🤚🏽、公共服務創新與公共服務改革,是權威期刊《公共管理評論》(Public Management Review)的創始主編之一,曾擔任公共管理國際研究協會的創始主席👨💼。敬乂嘉教授指出,公共服務價值創造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各位學者就公共服務提供中價值創造的理論和實踐新動向開展深入討論。
奧斯本教授認為現有的公共管理理論僅僅關註公共服務的提供,沒有從被服務對象的視角來考慮公共服務。內部組織績效僅在外部價值創造的背景下才有意義,據此,他指出公共服務的價值創造有四種過程,分別是外部的生產過程、合作的製定與提供過程、內部的消費過程和合作體驗與構建過程;公共服務價值的五大要素分別為👐🏼:滿意度、成果👷♀️、體驗感📡、服務能力🦧、公共價值(社會價值與“乘數效應”)🧟♂️;公共服務價值的三大維度是提供🚵♀️、消費和語境🟢。
奧斯本教授指出,不是所有的公共服務都可以創造價值🔸,但卻都可能對公共價值造成傷害🙅♀️,不論是公共服務政策製定、服務提供的過程🫶🏼,還是服務手段的濫用,都可能對公共服務的價值產生毀滅性打擊。
講座的最後,奧斯本教授與現場聽眾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進一步交流和討論。
奧斯本教授的講座結束後,來自紐約城市大學的陳斌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的李會平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的翁士洪教授圍繞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創造這一主題🧰,結合各自的研究成果分別做學術報告,奧斯本教授逐一進行了點評,與會學者及聽眾也積極參與 互動。
(撰稿:杜紫弦;圖片、審校✫: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