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沐鸣平台製度建設研究中心主辦的“沐鸣娱乐建校116周年暨第55屆科研報告會”在文科樓615舉行,會議主題為“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的製度體系建設(1921-2021)”。報告會由政治學系的熊易寒教授主持,邀請到了來自政治學系、國際政治系和公共行政系的10位老師參加並做主旨發言🦻🏿。
唐亞林教授從當代政黨製度形成的歷史考察維度入手🧑🏽🎤,闡述了當代政黨製度的三重理論分析視角、“性質+質量”的“關系結構”以及製度具體的運行機製,強調當代中國政黨製度中由“共識+合作+合力”構築的同心圓基礎。
左才副教授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引領下的嵌入式治理的分析框架,提出影響嵌入績效的“權力、責任、關系”三個維度🧑🏿⚕️,並將其應用於精準扶貧調研中駐村工作隊與第一書記的案例中🔤,根據嵌入程度的差異分為主導型、從屬性和合作性三種模式,同時認為中等嵌入程度的治理績效最高。
臧誌軍教授基於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幹實例,提出製度改進及其約束性因素的問題。製度改進受到既有製度的約束👩🏻🎓,包括成文製度中部門預算等問題,以及不成文製度中部門思維定式和慣例等問題🖐。這進一步深化為政治與行政的關系問題,認為行政製度的改進需要政治的介入𓀃。
包剛升教授關註中國政治史的研究✊,認為中國古代君主面臨全國不分裂的維持以及中央權力的把持兩大維穩任務,由此導致中國古代諸多政治製度“次優”現象的產生。比如央地關系中的地方分權、文武關系中的對武將的牽製等。
鄭宇教授聚焦對外援助製度👫🏻,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對外援助製度都發生了變化。中國自2018年成立國際發展合作署以來,對對外援助的機構與製度也進行了改革🕢,這些改革對未來中國的外交和國家發展合作產生了重要作用🥑。
朱傑進教授從製度改革路徑的分類問題出發,提出“在什麽樣的條件下中國會采取什麽樣的改革路徑”的問題,認為中國對美國主導的國際製度的融入程度和外部選擇權🧼,共同決定了中國在亞太地區國家製度改革中的路徑選擇𓀏。
胡鵬副教授關註中國的“一國兩製”🧥📱,核心問題為:為什麽一個沒有分權傳統的國家會出現“一國兩製”的特殊製度安排👤?研究認為洗刷恥辱的民族大義為先♌️,維護經濟繁榮穩定其後,兩者共同塑造了特殊的“一國兩製”安排。
余博聞博士從全球治理體系的三個維度引入,提出作為具有推動全球治理深度變革能力的大國,中國的“改革方法論”及其深遠的世界意義的問題,並具體闡述了“一帶一路”等踐行“改革方法論”的案例。
陳醒博士發言主題為“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國碳交易市場”,使用數據統計方法分析了不同省份碳交易試點的交易數量和減排效果,認為各試點在碳減排方面表現差異較大,碳交易的困難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李瑞昌教授從調解製度相關的國際與國內現象引入,提出“調解製度發展與創新為何能走化融式道路”的問題,通過中國製度與西方製度邏輯起點與變遷內核的比較思考,認為調解製度發展與創新走化融式道路的原因在於“通聯思維”🏅。
主旨發言結束後🔧,老師們就發言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並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解答。本次校慶報告會圓滿結束。
科研中心 馬曉薇